第200章 所有人都看向朱翊……
關燈
小
中
大
第200章 所有人都看向朱翊……
所有人都看向朱翊鈞,等著聽他開恩的條件。
張居正心知事情肯定沒那麽簡單,朱翊鈞一向古靈精怪,李誠銘為非作歹,被他逮了個正著,怎麽可能輕易放過。
只聽朱翊鈞說道:“武清伯兼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,這是個武職,統領京內、外諸都司、衛所。”
此言一出,別說張居正,皇太後、李偉和李文長都震驚了。
洪武時期的確如他所說,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是京營統領,但發展到現在,已經變成了封給外戚、勳爵的虛職,沒有實權。
但皇上既然這麽說,那便是有他的用意,其他人也不敢反駁。
朱翊鈞說道:“李誠銘身為武清伯長孫,將來是要襲爵的,對軍中事務一竅不通可不行。”
“這樣吧,讓他到軍中歷練歷練。”
“!!!”
他要讓李誠銘去從軍!
聽到這話,連陸繹和劉守有都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李誠銘這個紈絝,肩不能抗手不能提,氣息淺促,黑眼圈濃重,一看就是縱情聲色所致。
就這樣的弱雞,讓他去從軍那不就是送人頭嗎?
李偉和李文長面面相覷,他倆肯定舍不得家中的寶貝疙瘩去吃這份苦,但又不敢直接反駁皇上的意思,紛紛將目光投向皇太後。
李誠銘聽到這話先沈不住氣,竟是“哇”的一聲哭了起來:“不不,我連刀都沒拿動,我怎麽能去當兵呢?”
有一說一,他本來長得還算不錯,收拾收拾也算個俊朗的富家公子。可昨天挨了劉守有一頓揍,又哭哭啼啼,看起來狼狽又好笑。
李文全真要被這好大兒氣死了,呵斥道:“你閉嘴!”
朱翊鈞只覺得好笑,但他臉上沒笑,很嚴肅的在解決這件事:“武清伯雖然是外戚,但也不好叫天下人看笑話,朕與母後根不能徇私。”
“若武清伯不舍得,李誠銘自己也不願意,那朕便下旨,命他不得承襲爵位!”
李偉不止這一個孫子,李文全卻只有這一個兒子,若是李誠銘不能襲爵,那也就意味著,他將來襲爵的可能性也變得及其渺茫。
當三年兵和不能襲爵比起來,孰輕孰重,稍微想想就知道。
李誠銘還沒搞清楚狀況,李文長先跪了下來:“犬子願意從軍,謝陛下開恩!”
“爹!”李誠銘急了,“我不想……”
“閉嘴!”
“……”
事已至此,皇太後也不好說什麽,那是她的家人,她更應該約束。於是,配合朱翊鈞,對李偉說道:“誠銘這孩子,從小被你們慣壞了,讓他去軍中歷練歷練也是好事,武清伯心中不可有怨言才是。”
李偉躬身道:“臣,不敢。”
皇太後看向張居正:“此事交給元輔去辦吧。”
朱翊鈞卻問道:“張先生認為,將他安排到哪處軍營合適?”
李誠銘怎麽說也是武清伯的孫子,皇太後的外甥,安排太遠也不合適。
京軍由兩部分組成,一是京營,二是禁軍。後者乃是皇帝的侍衛軍及皇城守衛軍,乃是整個帝國人員和裝備最精良的軍隊,李誠銘這樣的,安排到禁軍不合適。
那就只剩下京營,一來,離家近,有個照應,二來,方便李家上下打點,李誠銘也少吃些苦頭。
張居正這是打算給足皇太後面子,順便也賣武清伯這個外戚一個人情。
但他說出這個提議,卻立刻被朱翊鈞否決了。
“不好,既然要歷練,自然是要去最好的軍隊。”
聽到這個“最好的”,李偉就是心中一涼。
朱翊鈞略微思索:“咱們大明的武將,當屬戚繼光,他的戚家軍橫掃倭寇和韃靼,戰無不勝,薊州距離京城也不遠。”
“雖說戚家軍招募士兵,要求嚴格,李誠銘這樣的,戚繼光看不上。”
“朕下一道諭旨,讓他破例收了李誠銘。”
李文長不淡定了:“陛下,薊州乃是邊境,要打仗的呀。”
“怎麽了?”朱翊鈞走到他的跟前,難得叫了他一聲舅舅,“武清伯府每年食祿千石,到了保家衛國的時候,怎麽就退縮了?”
“打仗怎麽了,打贏了論功行賞,若是戰死,風光大葬。”
“……”
李偉和李文長嚇得不敢吭聲,皇太後實在聽不下去,輕聲斥道,“鈞兒,別太過分。”
朱翊鈞看向張居正:“擬旨。”
“李誠銘仗著外戚身份,欺壓百姓,強搶民女,論罪當流放千裏。聖母仁慈,遂改為薊州從軍三年。”
“……”
事情就這麽定了,李誠銘即刻啟程,前往薊州軍營。
朱翊鈞走到李偉和李文長跟前,彎腰,親手將人扶起來:“外公、舅舅,你們也累了,早些回去休息吧。”
看來事情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,李偉和李文長只得退下,抓緊時間,多看看李誠銘。
等眾人都走了,文華殿內只剩下朱翊鈞和皇太後。
他剛一轉身,就聽皇太後沈聲道:“跪下!”朱翊鈞一掀衣袍就跪了下去:“母後。”
皇太後問:“知道錯哪兒了嗎?”
朱翊鈞點點頭:“知道,但我覺得我沒錯。”
“你私自出宮,還說自己沒錯!”皇太後走到他的跟前,“上次就跟你說過,你現在是皇帝,天下共主,一國之君。”
“你的父皇曾經在宮中騎馬,你是怎麽對他說的?”
朱翊鈞回答道:“父皇是天下的共主,萬一出了閃失,如何向天下交代。”
“那你呢?私自出宮,直到這麽幾個隨從,要是出了閃失,如何向天下交代?”
“你讓我如何向你的父皇,向祖宗交代?”
朱翊鈞低聲碎碎念:“那是我父皇不會騎馬。”
“你說什麽?”
朱翊鈞朗聲道:“不出去,我怎麽知道這些外戚在外面又是兼並土地,又是強搶民女?”
“朝廷清丈土地,推行新政,就是為了抑制土地兼並。這些皇室外戚公然犯法,地方官吏不敢管,那就只能我來管。”
皇太後震驚的看著他:“你這意思是,下次你還要出去。”
朱翊鈞說:“我是這麽想的。”
皇太後怒道:“你……你就不能吸取祖宗教訓?”
朱翊鈞問:“哪個祖宗?”
“噢,您說的是武宗?”
皇太後被他氣得火氣上頭,脫口而出:“英宗!”
朱翊鈞卻發出一聲嗤笑:“英宗,禦駕親征,被瓦剌俘虜。”
“可我並不覺得禦駕親征有什麽錯,太祖高皇帝、成祖、宣宗、武宗,哪個沒有禦駕親征?”
“偏偏英宗被蒙古人擄了去,您說這是為什麽?”
皇太後一楞,順著他的話問道:“為什麽?”
朱翊鈞道:“因為他無能。無能也不是他的錯,老老實實呆在皇宮裏,別給人添麻煩就是了。”
“無能還要作妖,人家給他擦屁股,他回頭把人殺了,這才是他的錯。”
“朱翊鈞!”皇太後要被他氣死了,“祖宗功過輪得到你來評判,反了你了!”
朱翊鈞說:“太祖高皇帝濠州起兵,成祖發動靖難之役,我家祖傳的反叛精神。”
皇太後扶了扶胸口,再聊下去他能被這小子活活氣死,擡腿就往外走:“我這就讓禮部著手選秀女,等你大婚之後,我再也不管你了。”
朱翊鈞跪在地上,剛才還挺硬氣,聽到選秀女,大婚就慌了,撲過去一把抱住皇太後的腿:“娘親~我是你兒子,你得管我呀!”
他一個習武之人,手勁兒大得很,皇太後縱然想一腳踢開他,都拔不出腿:“起開,我管不了你。”
“管得了!管得了!”朱翊鈞抱著娘親的腿不撒手,“娘親,我知道你擔心我的安危。但我已經長大了,什麽事該做,什麽事不能做,我有分寸,不會輕易讓自己置於險地,你放心吧。”
皇太後心軟了,確實如她所說,從小到大他都是個有分寸的孩子。紫禁城雖大,與天下比起來,也不過方寸而已,他心中有宏圖大業,這方寸之地自是困不住他。
“行,”皇太後放軟了語氣,“等你大婚之後,做了父親,你想做什麽都可以,我再不幹涉你。”
這話題又繞回來了,看來,這個大婚他是躲不過去了。
但他現在完全沒有這個心思,他心裏還裝著一個計劃,張居正聽了一定會阻止他,皇太後聽了說不定要廢了他,甚至打死他的計劃。
沒過幾日,朱翊鈞就收到了戚繼光的奏章,通篇都在訴苦。
他把李誠銘弄到軍營裏,且不說達不到戚家軍募兵的標準,那可是武清伯的孫子,皇太後的外甥,這麽個燙手山芋,要怎麽訓,輕了怕其他人有意見,說他優待皇親,重了又怕這位小伯爺受不住,有個三長兩短,如何向陛下和太後交代,還是趕緊接回去吧。
朱翊鈞禦批了他的奏章:“讓李誠銘從小卒做起,與其他士兵一視同仁,該怎麽訓就怎麽訓,出了什麽問題,有朕擔著。”
皇太後心中一直記掛兒子的婚事,命禮部開始著手選秀女,朱翊鈞就拿出一封奏疏,說是遼東在打仗,正是花錢的時候,國庫哪有閑錢拿出來選什麽秀女,此時先緩一緩。
這也倒不完全是緩兵之計,遼東的確正在打仗。
從隆慶五年開始,蒙古土蠻軍和朵顏兀魯思罕多次進犯遼東重鎮,總兵李成梁率部眾先後將其擊退。
去年,女真人奈兒禿率領部眾投降明軍,數月前,建州女真首領王杲的部下來力紅,追捕奈兒禿等人,後者又被明軍所救。
於是,王杲便在撫順馬市誘殺當地守備裴承祖和把總劉承奕,以及手下數人。
當時,李成梁就向朝廷上報了此時,內閣當即決定斷絕貢市。
李成梁上疏奏請征討王杲,這件事內閣和兵部仍在商議中,打仗畢竟需要花銀子,去年才花了兩百萬輛,搞定九絲城叛亂。朝廷和百姓還沒喘口氣,建州女真又來了。
打還是不打,朝會上,大臣們爭論不休。
朝廷已經決定斷絕撫順貢市,這對女真人來說,也是一種懲罰,沒必要非得征討王杲。
李成梁想打,那是因為他貪圖戰功。
朱翊鈞一貫主戰,在國防問題上,忍了一次就有第二次,這個教訓從倭寇到蒙古已經驗證過許多次。
但他心裏也清楚,休養生息,減少戰爭,大力發展經濟,穩固邊防,才是良性發展。
戰亂越多,花錢越多,財政赤字,增收賦稅,百姓越苦,邊防吃緊,蒙古人、女真人就越是頻繁進犯,惡性循環。
正在朝廷猶豫不決的時候,王杲又開始搞事情。
上個月,王杲以部眾遭困為由,勾結糾集韃靼土默特、泰寧等蒙古諸部落,本月初大舉進犯遼陽和沈陽。
女真人勾結蒙古人一起進犯大明,這朱翊鈞忍不了,當即下旨,命遼東總兵李成梁領兵征討。
朱翊鈞和張居正商討此事:“王杲,這聽起來像是個漢人的名字,為何他又是建州女真的首領。”
張居正說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王杲女真名阿突罕,父親死後,由海西女真首領王臺收養,巡撫遼東的禦史見他聰明機靈,遂帶到撫順,並給他起漢名王杲。”
“王杲勤奮好學,很快就通曉漢語,還精通日者術,能推五星如神,且好為馬法。”
日者術是指觀測天象,推算日子,好為馬法是只精通兵法。
看來這個王杲很不簡單。
朱翊鈞問道:“那後來呢?”
“後來,王杲踞居馬爾墩和古勒山一帶,掌管百裏水渡。糾集部眾,向來往商民勒索渡資,奪取敕書,收買皮張土貨,興造船只,訓練兵丁。”
“很快,他就控制了通向遼東的水路,並聯絡建州女真各部,成為建州三衛的首領。”
將他帶至撫順悉心培養的那位禦史早已經去世了,或許當初他的本意,只是見王杲聰明機靈,想要培養他,以此來牽制各女真部落。
這聽起來就是個“農夫與蛇”的故事,蠻夷之地,千萬年來,以游牧、打獵和捕魚為生,不讀聖賢書,不知禮樂,不受教化,搶奪資源早已刻入了他們骨髓。你對他好,他非但不會感恩,還想把你擁有的好東西全都搶過來。
朱翊鈞站起來,繞過禦案,在文華殿裏踱步,最後,走到窗前,望向窗外湛藍的晴空。
張居正就走到他的身後,安靜的陪他站了片刻,又問道:“陛下,在想什麽?”
朱翊鈞說道:“我有些理解為什麽,那些異族首領總想著造反。”
“有些人,比如俺答,他只想要顆糖,給他顆糖他就能跪在你面前稱臣。”
“而有的人,他就是欠揍,打得他爬不起來,他才老實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所有人都看向朱翊鈞,等著聽他開恩的條件。
張居正心知事情肯定沒那麽簡單,朱翊鈞一向古靈精怪,李誠銘為非作歹,被他逮了個正著,怎麽可能輕易放過。
只聽朱翊鈞說道:“武清伯兼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,這是個武職,統領京內、外諸都司、衛所。”
此言一出,別說張居正,皇太後、李偉和李文長都震驚了。
洪武時期的確如他所說,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是京營統領,但發展到現在,已經變成了封給外戚、勳爵的虛職,沒有實權。
但皇上既然這麽說,那便是有他的用意,其他人也不敢反駁。
朱翊鈞說道:“李誠銘身為武清伯長孫,將來是要襲爵的,對軍中事務一竅不通可不行。”
“這樣吧,讓他到軍中歷練歷練。”
“!!!”
他要讓李誠銘去從軍!
聽到這話,連陸繹和劉守有都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李誠銘這個紈絝,肩不能抗手不能提,氣息淺促,黑眼圈濃重,一看就是縱情聲色所致。
就這樣的弱雞,讓他去從軍那不就是送人頭嗎?
李偉和李文長面面相覷,他倆肯定舍不得家中的寶貝疙瘩去吃這份苦,但又不敢直接反駁皇上的意思,紛紛將目光投向皇太後。
李誠銘聽到這話先沈不住氣,竟是“哇”的一聲哭了起來:“不不,我連刀都沒拿動,我怎麽能去當兵呢?”
有一說一,他本來長得還算不錯,收拾收拾也算個俊朗的富家公子。可昨天挨了劉守有一頓揍,又哭哭啼啼,看起來狼狽又好笑。
李文全真要被這好大兒氣死了,呵斥道:“你閉嘴!”
朱翊鈞只覺得好笑,但他臉上沒笑,很嚴肅的在解決這件事:“武清伯雖然是外戚,但也不好叫天下人看笑話,朕與母後根不能徇私。”
“若武清伯不舍得,李誠銘自己也不願意,那朕便下旨,命他不得承襲爵位!”
李偉不止這一個孫子,李文全卻只有這一個兒子,若是李誠銘不能襲爵,那也就意味著,他將來襲爵的可能性也變得及其渺茫。
當三年兵和不能襲爵比起來,孰輕孰重,稍微想想就知道。
李誠銘還沒搞清楚狀況,李文長先跪了下來:“犬子願意從軍,謝陛下開恩!”
“爹!”李誠銘急了,“我不想……”
“閉嘴!”
“……”
事已至此,皇太後也不好說什麽,那是她的家人,她更應該約束。於是,配合朱翊鈞,對李偉說道:“誠銘這孩子,從小被你們慣壞了,讓他去軍中歷練歷練也是好事,武清伯心中不可有怨言才是。”
李偉躬身道:“臣,不敢。”
皇太後看向張居正:“此事交給元輔去辦吧。”
朱翊鈞卻問道:“張先生認為,將他安排到哪處軍營合適?”
李誠銘怎麽說也是武清伯的孫子,皇太後的外甥,安排太遠也不合適。
京軍由兩部分組成,一是京營,二是禁軍。後者乃是皇帝的侍衛軍及皇城守衛軍,乃是整個帝國人員和裝備最精良的軍隊,李誠銘這樣的,安排到禁軍不合適。
那就只剩下京營,一來,離家近,有個照應,二來,方便李家上下打點,李誠銘也少吃些苦頭。
張居正這是打算給足皇太後面子,順便也賣武清伯這個外戚一個人情。
但他說出這個提議,卻立刻被朱翊鈞否決了。
“不好,既然要歷練,自然是要去最好的軍隊。”
聽到這個“最好的”,李偉就是心中一涼。
朱翊鈞略微思索:“咱們大明的武將,當屬戚繼光,他的戚家軍橫掃倭寇和韃靼,戰無不勝,薊州距離京城也不遠。”
“雖說戚家軍招募士兵,要求嚴格,李誠銘這樣的,戚繼光看不上。”
“朕下一道諭旨,讓他破例收了李誠銘。”
李文長不淡定了:“陛下,薊州乃是邊境,要打仗的呀。”
“怎麽了?”朱翊鈞走到他的跟前,難得叫了他一聲舅舅,“武清伯府每年食祿千石,到了保家衛國的時候,怎麽就退縮了?”
“打仗怎麽了,打贏了論功行賞,若是戰死,風光大葬。”
“……”
李偉和李文長嚇得不敢吭聲,皇太後實在聽不下去,輕聲斥道,“鈞兒,別太過分。”
朱翊鈞看向張居正:“擬旨。”
“李誠銘仗著外戚身份,欺壓百姓,強搶民女,論罪當流放千裏。聖母仁慈,遂改為薊州從軍三年。”
“……”
事情就這麽定了,李誠銘即刻啟程,前往薊州軍營。
朱翊鈞走到李偉和李文長跟前,彎腰,親手將人扶起來:“外公、舅舅,你們也累了,早些回去休息吧。”
看來事情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,李偉和李文長只得退下,抓緊時間,多看看李誠銘。
等眾人都走了,文華殿內只剩下朱翊鈞和皇太後。
他剛一轉身,就聽皇太後沈聲道:“跪下!”朱翊鈞一掀衣袍就跪了下去:“母後。”
皇太後問:“知道錯哪兒了嗎?”
朱翊鈞點點頭:“知道,但我覺得我沒錯。”
“你私自出宮,還說自己沒錯!”皇太後走到他的跟前,“上次就跟你說過,你現在是皇帝,天下共主,一國之君。”
“你的父皇曾經在宮中騎馬,你是怎麽對他說的?”
朱翊鈞回答道:“父皇是天下的共主,萬一出了閃失,如何向天下交代。”
“那你呢?私自出宮,直到這麽幾個隨從,要是出了閃失,如何向天下交代?”
“你讓我如何向你的父皇,向祖宗交代?”
朱翊鈞低聲碎碎念:“那是我父皇不會騎馬。”
“你說什麽?”
朱翊鈞朗聲道:“不出去,我怎麽知道這些外戚在外面又是兼並土地,又是強搶民女?”
“朝廷清丈土地,推行新政,就是為了抑制土地兼並。這些皇室外戚公然犯法,地方官吏不敢管,那就只能我來管。”
皇太後震驚的看著他:“你這意思是,下次你還要出去。”
朱翊鈞說:“我是這麽想的。”
皇太後怒道:“你……你就不能吸取祖宗教訓?”
朱翊鈞問:“哪個祖宗?”
“噢,您說的是武宗?”
皇太後被他氣得火氣上頭,脫口而出:“英宗!”
朱翊鈞卻發出一聲嗤笑:“英宗,禦駕親征,被瓦剌俘虜。”
“可我並不覺得禦駕親征有什麽錯,太祖高皇帝、成祖、宣宗、武宗,哪個沒有禦駕親征?”
“偏偏英宗被蒙古人擄了去,您說這是為什麽?”
皇太後一楞,順著他的話問道:“為什麽?”
朱翊鈞道:“因為他無能。無能也不是他的錯,老老實實呆在皇宮裏,別給人添麻煩就是了。”
“無能還要作妖,人家給他擦屁股,他回頭把人殺了,這才是他的錯。”
“朱翊鈞!”皇太後要被他氣死了,“祖宗功過輪得到你來評判,反了你了!”
朱翊鈞說:“太祖高皇帝濠州起兵,成祖發動靖難之役,我家祖傳的反叛精神。”
皇太後扶了扶胸口,再聊下去他能被這小子活活氣死,擡腿就往外走:“我這就讓禮部著手選秀女,等你大婚之後,我再也不管你了。”
朱翊鈞跪在地上,剛才還挺硬氣,聽到選秀女,大婚就慌了,撲過去一把抱住皇太後的腿:“娘親~我是你兒子,你得管我呀!”
他一個習武之人,手勁兒大得很,皇太後縱然想一腳踢開他,都拔不出腿:“起開,我管不了你。”
“管得了!管得了!”朱翊鈞抱著娘親的腿不撒手,“娘親,我知道你擔心我的安危。但我已經長大了,什麽事該做,什麽事不能做,我有分寸,不會輕易讓自己置於險地,你放心吧。”
皇太後心軟了,確實如她所說,從小到大他都是個有分寸的孩子。紫禁城雖大,與天下比起來,也不過方寸而已,他心中有宏圖大業,這方寸之地自是困不住他。
“行,”皇太後放軟了語氣,“等你大婚之後,做了父親,你想做什麽都可以,我再不幹涉你。”
這話題又繞回來了,看來,這個大婚他是躲不過去了。
但他現在完全沒有這個心思,他心裏還裝著一個計劃,張居正聽了一定會阻止他,皇太後聽了說不定要廢了他,甚至打死他的計劃。
沒過幾日,朱翊鈞就收到了戚繼光的奏章,通篇都在訴苦。
他把李誠銘弄到軍營裏,且不說達不到戚家軍募兵的標準,那可是武清伯的孫子,皇太後的外甥,這麽個燙手山芋,要怎麽訓,輕了怕其他人有意見,說他優待皇親,重了又怕這位小伯爺受不住,有個三長兩短,如何向陛下和太後交代,還是趕緊接回去吧。
朱翊鈞禦批了他的奏章:“讓李誠銘從小卒做起,與其他士兵一視同仁,該怎麽訓就怎麽訓,出了什麽問題,有朕擔著。”
皇太後心中一直記掛兒子的婚事,命禮部開始著手選秀女,朱翊鈞就拿出一封奏疏,說是遼東在打仗,正是花錢的時候,國庫哪有閑錢拿出來選什麽秀女,此時先緩一緩。
這也倒不完全是緩兵之計,遼東的確正在打仗。
從隆慶五年開始,蒙古土蠻軍和朵顏兀魯思罕多次進犯遼東重鎮,總兵李成梁率部眾先後將其擊退。
去年,女真人奈兒禿率領部眾投降明軍,數月前,建州女真首領王杲的部下來力紅,追捕奈兒禿等人,後者又被明軍所救。
於是,王杲便在撫順馬市誘殺當地守備裴承祖和把總劉承奕,以及手下數人。
當時,李成梁就向朝廷上報了此時,內閣當即決定斷絕貢市。
李成梁上疏奏請征討王杲,這件事內閣和兵部仍在商議中,打仗畢竟需要花銀子,去年才花了兩百萬輛,搞定九絲城叛亂。朝廷和百姓還沒喘口氣,建州女真又來了。
打還是不打,朝會上,大臣們爭論不休。
朝廷已經決定斷絕撫順貢市,這對女真人來說,也是一種懲罰,沒必要非得征討王杲。
李成梁想打,那是因為他貪圖戰功。
朱翊鈞一貫主戰,在國防問題上,忍了一次就有第二次,這個教訓從倭寇到蒙古已經驗證過許多次。
但他心裏也清楚,休養生息,減少戰爭,大力發展經濟,穩固邊防,才是良性發展。
戰亂越多,花錢越多,財政赤字,增收賦稅,百姓越苦,邊防吃緊,蒙古人、女真人就越是頻繁進犯,惡性循環。
正在朝廷猶豫不決的時候,王杲又開始搞事情。
上個月,王杲以部眾遭困為由,勾結糾集韃靼土默特、泰寧等蒙古諸部落,本月初大舉進犯遼陽和沈陽。
女真人勾結蒙古人一起進犯大明,這朱翊鈞忍不了,當即下旨,命遼東總兵李成梁領兵征討。
朱翊鈞和張居正商討此事:“王杲,這聽起來像是個漢人的名字,為何他又是建州女真的首領。”
張居正說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王杲女真名阿突罕,父親死後,由海西女真首領王臺收養,巡撫遼東的禦史見他聰明機靈,遂帶到撫順,並給他起漢名王杲。”
“王杲勤奮好學,很快就通曉漢語,還精通日者術,能推五星如神,且好為馬法。”
日者術是指觀測天象,推算日子,好為馬法是只精通兵法。
看來這個王杲很不簡單。
朱翊鈞問道:“那後來呢?”
“後來,王杲踞居馬爾墩和古勒山一帶,掌管百裏水渡。糾集部眾,向來往商民勒索渡資,奪取敕書,收買皮張土貨,興造船只,訓練兵丁。”
“很快,他就控制了通向遼東的水路,並聯絡建州女真各部,成為建州三衛的首領。”
將他帶至撫順悉心培養的那位禦史早已經去世了,或許當初他的本意,只是見王杲聰明機靈,想要培養他,以此來牽制各女真部落。
這聽起來就是個“農夫與蛇”的故事,蠻夷之地,千萬年來,以游牧、打獵和捕魚為生,不讀聖賢書,不知禮樂,不受教化,搶奪資源早已刻入了他們骨髓。你對他好,他非但不會感恩,還想把你擁有的好東西全都搶過來。
朱翊鈞站起來,繞過禦案,在文華殿裏踱步,最後,走到窗前,望向窗外湛藍的晴空。
張居正就走到他的身後,安靜的陪他站了片刻,又問道:“陛下,在想什麽?”
朱翊鈞說道:“我有些理解為什麽,那些異族首領總想著造反。”
“有些人,比如俺答,他只想要顆糖,給他顆糖他就能跪在你面前稱臣。”
“而有的人,他就是欠揍,打得他爬不起來,他才老實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